子夜在故鄉微涼夏夜的蛙鳴中醒來,上上網,河道上好友 @huanghsiaochun_ 也在氣這個莫名其妙的館長。我也把怒火化為這長篇討論。 #藍白不是在監督而是全面代理攻擊 #大罷免藍白是救臺灣!!!
在颱風中停電,是民生系統在極端天氣下的「受損與搶修」過程;而在戰爭中,維持關鍵系統運作是國防韌性的「設計與實踐」過程。用前者來否定後者的可能性,是惡意的概念混淆。
陳癡漢的瞎○○言論,是一種利用災情進行的政治恫嚇與心理打擊。它建立在錯誤的類比之上,無視了臺灣社會在災難中展現的韌性,並企圖用一種簡化的、失敗主義的論述來瓦解我們的自信。
面對這樣的言論,我們需要的是清晰的邏輯、堅定的自信,以及將挑戰轉化為進步動力的決心。臺灣的未來,取決於我們如何共同面對並解決問題,而不是在災難面前選擇自我懷疑與放棄。
- 災後復原能力,恰恰是韌性的展現
在遭遇 120 年來罕見的路徑、重創西海岸平原的強烈颱風後,臺灣社會並未崩潰。臺電工程人員冒著風險全力搶修,民眾在斷電期間守望相助,也不斷互相募集資源,社會秩序毫無紊亂。這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社會韌性。(只有無良網紅在藍白場鬼扯淡比較禍亂!)
如果一個社會能在如此劇烈的天災後,數日內逐步恢復秩序與功能,這難道不是一種集體生存能力的證明嗎?難道不該鼓勵辛苦的臺電人員及努力奔走的人們嗎?這時候只是唱衰?!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,在戰時只會更被激發,而非消失。
烏克蘭的例子。俄羅斯對其基礎設施進行了大規模轟炸,烏克蘭人民卻展現了驚人的修復能力與抵抗意志,並沒有因為斷電斷網就投降。
- 現代國防強調「不對稱戰力」與「分散式系統」
臺灣的國防戰略,並非建立在「零損傷」的幻想之上,而是強調在遭受第一擊後,仍能維持有效的抵抗能力。
關鍵基礎設施的防護等級不同:民生電網是「廣域」且部分暴露的,而軍事指揮中心、飛彈陣地、通訊節點的電力與網路系統,則是「點狀」、高度防護、且有多重備援的。敵軍要摧毀這些設施,需要付出極高的代價,遠非一個颱風能比。
分散式指揮與控制:現代戰爭強調去中心化。即使部分節點被破壞,整個防衛體系依然能夠運作。這就像網際網路的設計,拿掉幾個路由器,資訊依然能找到其他路徑傳輸。
- 這種言論是典型的「認知作戰」手法
將單一事件的困難無限上綱,引導至「抵抗無用論」或「投降有利論」,是認知作戰的典型劇本。其目的在於:
打擊民心士氣:在承平時期,透過唱衰自身應對災害的能力,來瓦解民眾在面對潛在侵略時的抵抗意志。
製造內部分化:將公共建設(如電纜地下化)的挑戰,轉化為對政府無能的攻擊,激化內部矛盾,削弱社會團結。
設定失敗主義框架:讓你一開始就從「我們不行」的角度去思考問題,而不是從「我們該如何變得更強」的角度去尋求解決方案。
- 正確的討論方向:從挑戰中尋求進步
一場史無前例的颱風,暴露了我們基礎設施的脆弱點,這是不爭的事實。但稱職的在野反應,應當是督促政府、凝聚共識,加速推動電網的強韌化工程(如電纜地下化、智慧電網、分散式能源)。事實上民進黨執政當然是積極願意推這些,甚至不用你監督他們也在努力做,這時候更應該是支持,而不是藍白逾越監督層面的藉端打擊!
將這個「工程與預算問題」,扭曲為「民族性或防衛意志問題」,不僅於事無補,更是別有用心。我們該問的不是「怎麼抗 China?」,而是「我們如何從這次天災的經驗中學習,讓臺灣的關鍵基礎設施在面對天災與戰爭時,都更有韌性?」
藍白不是在監督而是全面代理攻擊,罷免藍白是救臺灣!!!
(本文結束)
對社交網站的斷片化、言論箝制化不滿嗎?其實我們可以「部落格文藝復興」。用 RSS reader 把這個網站訂閱起來,就會收到最新文章的通知:

然後下面一樣有 Disqus 回應系統可供留言互動。
本站語言標示說明:
🔴 臺灣南島各語言 🔵 客家靛花 🟢 臺員翠青
Ⓜ️ Mandarin
各國國旗 = 各國語言
本站技術架構:感謝 Obsidian - Sharpen your thinking、oleeskild/obsidian-digital-garden、Vercel、VSCodium、GitHub
家庭學語進度(2023/8/3 日間更新):
- 愛灣語厥本人 👨:
- 🔴 Sowal no Pangcah 5-4
- 🔵 Hàgfa 客話初級認證 ✅
- 🏴 Gàidhlig 6-3
- 🇰🇷 한국어 22-7-1
- 倈仔 👦:🟢 Tâi-gí 1-1-3
- 妹仔 👧:🟢 Tâi-gí+🔵 Hàgfa 2-1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