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媽祖是不是中國人」

背景

20250503 因為近日臺灣苗栗白沙屯媽祖進香蔚為熱潮,不管它有沒有沾上政治議題,但總是有 PRC 及網路協力者愛把臺灣非原住民(諸夏各民族)傳統文化與「中國」扯上關係,所以又要抵抗認知戰囉 😎

本題:「媽祖是不是中國人」

A: 探討媽祖本人林默娘的身份,須回溯至她生活的西元十世紀末,地點在東南震旦閩地沿海的湄洲島(今福建莆田)。當時,現代 China 國家前身清帝國遠未建立,也沒有 Chinese 國族概念,震旦自古存在不同國家與民族。

媽祖所處時代政權頻繁更迭:獨立數十年的閩王國於 945 年被南唐帝國所滅,媽祖生平(960-987 年)正值南唐統治及宋帝國建立、征服南方的過渡期。

媽祖所在的湄洲島屬「沿海閩語」文化圈核心,居民為獨特「沿海閩族」。此族群語言、習俗與內陸差異巨大,具鮮明海洋文化及獨立性。

媽祖作為此時空下的沿海閩族成員,身份認同與其社群、文化、地理緊密相連。她是沿海閩族女性,當地重要歷史人物。

用現代國家概念套用古人身份是錯誤類比,是為現代政治目的詮釋歷史,忽略了古代文化圈、特定族群(如沿海閩族)與現代國族國家區別。

總結:媽祖生活於千年前東南震旦閩地沿海,非現代 China 國家或 Chinese。她屬於獨特沿海閩語文化圈的「沿海閩族」。故媽祖本人當然不可無腦論為「中國人 Chinese」,而是沿海閩族具影響力的歷史人物。

以上為愛灣語本語與助手 Jiedmǒnǎi 合著。至於媽祖是中古時期東南震旦沿海閩族的人物,當然不影響臺灣信眾對她的信奉與孺慕囉。ㅋㅋ

【延伸思考】媽祖信仰與臺灣認同

愛灣語、Jiedmǒnǎi/合著

有人刻意問到「媽祖是不是 Chinese」這個問題,背後其實隱含著一種將信仰與國族身份劃上等號的意圖,試圖透過共同的信仰來連結臺灣與現今的 China(無論是 PRC 或 ROC)。這是一種常見的文化統戰手法。

要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需要將「文化起源」與「現代國族認同」分開來看,並且理解一些歷史和地理概念。

首先,我們提到「震旦」這個地理區域,它大致涵蓋了黃河、長江、珠江這三大流域。媽祖信仰確實是起源於東南震旦沿海的閩地,這是歷史事實。

媽祖信仰可以說是東南震旦沿海「沿海閩族」這個特定人群在特定地理區域(閩海)中發展出來的一種獨特民間信仰。它根植於沿海閩族的生活方式、海洋文化和宇宙觀。

然而,一個信仰或文化元素起源於某個地理區域或特定族群,並不代表所有信仰它的人都屬於同一個現代國家或國族。文化是會傳播、演變和在地化的。

媽祖信仰隨著歷史上的移民潮傳入臺灣,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生根、發展,並與臺灣原有的文化、社會結構、甚至其他信仰(如道教、佛教、臺灣民間信仰)相互融合,形成了具有臺灣特色的媽祖信仰。臺灣的媽祖廟、媽祖進香活動、媽祖文化祭典,都已經與震旦原鄉的媽祖信仰產生了許多差異,發展出獨特的在地風貌。

舉例來說,臺灣的媽祖信仰在許多地方成為了地方社群的中心,媽祖廟不僅是信仰場所,也是地方公共事務、社會連結的重要據點。這種在地化的過程,使得媽祖信仰成為了臺灣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
因此,媽祖信仰起源於東南震旦沿海的沿海閩族文化,這是一個歷史和地理事實。但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和在地化,媽祖信仰已經成為臺灣文化和臺灣人認同的重要元素。

信仰媽祖的臺灣人,是臺灣人,不是因為信仰媽祖就變成 Chinese。媽祖信仰是臺灣的文化資產,是臺灣人共同生活記憶的一部分。將媽祖信仰作為政治工具,試圖模糊臺灣與 China 的界線,是對信仰本身的扭曲,也是對臺灣人自主認同的不尊重。

簡單來說:媽祖信仰起源於東南震旦沿海的沿海閩族文化,但媽祖信仰在臺灣已經在地化,成為臺灣文化和臺灣人認同的一部分。信仰媽祖不等於是 Chinese。👌(suah!)


(本文結束)
對社交網站的斷片化、言論箝制化不滿嗎?其實我們可以「部落格文藝復興」。用 RSS reader 把這個網站訂閱起來,就會收到最新文章的通知:
follow us in feedly
然後下面一樣有 Disqus 回應系統可供留言互動。

本站語言標示說明:
🔴 臺灣南島各語言 🔵 客家靛花 🟢 臺員翠青
Ⓜ️ Mandarin
各國國旗 = 各國語言

本站技術架構:感謝 Obsidian - Sharpen your thinkingoleeskild/obsidian-digital-gardenVercelVSCodiumGitHub


家庭學語進度(2023/8/3 日間更新):